活動與健康新知

2019 增生療法醫學會花蓮慈濟義診

台灣增生療法醫學會 (TAPRM) 今年舉辦第五次花蓮慈濟義診。 感謝會長林家宏醫師、副會長王偉全醫師、增生療法醫學會全體Faculty與工作人員辛苦籌劃這次的義診。也非常感謝遠從香港飛來台灣的林敬熹醫師也是每年不厭其煩的從香港過來給予我們指導與分享經驗。今年是第五次義診,從上次開始有結合物理治療師,在打針之後給予更多物理治療手法上的處理與建議。今年翔暘也由劉醫師、李醫師和林玟劭治療師、潘泰宏治療師一起前往共襄盛舉。

增生治療只是恢復的其中一個環結,但點燃恢復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使命。結合更多手法與不同學派的處理,相信能帶給患者更多更全面的恢復。

#Inject with love.
#Rehab, rebuild, relife.

神經旁注射、神經解套注射與糖尿病神經病變

相信對於神經纏套有來過診所的病友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當神經受傷或是壓迫時,神經會腫起來,而相對的腫起來神經也更容易受到進一步壓迫。 這樣就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當然有人會問,那既然是把神經壓迫處解除,那我用生理食鹽水是否也有一樣效果? 還好Mayo clinic pro在2017年的一篇文章" Six-month Efficacy of Perineural Dextrose for Carpal Tunnel Syndrome: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比較腕隧道症候群注射葡萄糖跟生理食鹽水的差別。發現注射低濃度葡萄糖跟注射生理食鹽水比較起來,不只神經消腫比較快,而且臨床症狀也消失比較快。

所以除了物理上的把神經解套解除之外,低濃度葡萄糖必定還有其他效果來解除慢性疼痛。在2016年Joural of Prolotherapy的一篇文章"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Utilizing Neural Prolotherapy: A Case Report" 有提到低濃度葡萄糖會跟辣椒素一樣,暫時抑制TRPV1 receptor,減少CGRP跟P物質的產生,而這些物質就是慢性疼痛常常會產生的化學變化。

低濃度葡萄糖的神經旁注射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對糖尿病神經病變的患者呢? 糖尿病神經病變最初就是因為血糖太高,導致周邊血管與神經的傷害,那麼可以使用低濃度葡萄糖的神經旁注射治療嗎?

2014年發表在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的"Susceptibility of Nerve in Diabetes to Compression: Implications for Pain Treatment"文章指出,糖尿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神經壓迫的問題。而在Neuroprolotherapy的文章也指出糖尿病的神經病變可以透過神經旁注射得到改善。但也有醫師持相反意見,Dr. John Quintner 就寫了一篇"Sugar Coated Nerves: The Pseudo-Science of Neural Prolotherapy" 對於神經旁注射的疑慮。

對筆者來說,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重要的還是血糖控制。如果血糖沒有好好控制,做這些治療都是緣木求魚,高血糖還是持續在破壞血管與神經,就算神經接受注射後有一些改善,最終還是會失敗。如果血糖已經控制得很好了,但還是有神經症狀,且超音波底下有看到神經確實腫起來的樣子,這時候來做這些神經旁注射,才有改善的空間。

如果怕低濃度葡萄糖注射的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影響,也可以考慮效果更好的自體血小板注射治療(PRP)。早在2014年Int J Dermatol.就發表了PRP注射在痲瘋病患者的神經,可以改善他們的神經症狀。所以今年(2019)在Pain medicine的這篇文章" Perineural Platelet-Rich Plasma for 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Could It Make a Difference? “提到說,單純的血糖控制,跟血糖控制加上PRP注射,後者的神經症狀改善更多,且神經傳導速度(NCS/EMG)確實也恢復更多,就不那麼令人意外了。

總結: 對於一般的神經纏套,低濃度葡萄糖除了物理上能夠解開神經,在化學上確實也可以減少CGRP和P物質的產生。對於糖尿病神經病變,最重要的是血糖控制,然後才是神經旁注射治療。如果會擔心葡萄糖注射對於血糖控制的影響,也可以選用PRP達到更好的療效。

Prolo@TPE 增生治療講座工作坊在台北

8/10-11日,翔暘復健專科診所劉醫師非常榮幸受邀參與疼痛醫學會舉辦的增生治療工作坊擔任小組講師。這次包含了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尼……等等,總共有九個國家的醫師和治療師共同參與本次盛會。 非常榮幸可以在這種國際盛會參與並分享目前台灣增生治療的發展與未來展望。

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有幾句話,"如果你打葡萄糖水,卻沒有帶入張力平衡的概念,那你只是在打葡萄糖水,不是在做增生治療"。 這句話真的是說到心坎裡,增生治療訓練出來的醫師,絕對不是痛哪裡打哪裡,而是要有能力去評估這個疼痛在整體的張力結構裡面到底有什麼腳色。 第二句話是"增生治療是一個團隊合作",真的也是直接命中診所的核心。要真正的解決病人的問題,除了醫師以外,治療師、教練,甚至是病人本人,都要在這個治療方案裡面,而不是通通交給醫師而已。團隊合作,互助互信,才有辦法慢慢解決病人的問題。

希望翔暘復健專科診所能夠繼續保持初衷,並且向上提升,讓你我一起努力!!

六筋經點穴療法–邱谹益治療師

7/27(六) 翔暘復健專科診所很榮幸邀請到邱谹益物理治療師來演講六筋經點穴治療與臨床西醫的診斷結合的方法。其實整體聽下來,會發現很多不同的課都講到很類似的論點,只是可能術語不同,大方向基本上都是一樣的。但點穴治療除了注重"手法"之外,還有"心法"與"身法"。治療者自己要有好的身法,透過正確的心法,使用適當的手法,才是真正在幫助病人,也不會傷害自己。而中間講到的"因""果"、"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在許多不同領域裡面其實也都有提到。而六筋經不同於中醫的12筋絡,老師也提到不要死記穴位,理學檢查和探穴的功夫是真實要去練的。

不管是功能醫學或是應用肌動學,基本上也都有提到"情緒"、"營養"、"平衡"、"結構"、"能量"的概念。要學的東西太多了……..

如果兩個不同系統,最後卻殊途同歸,提出類似的概念,這不就代表或許這就是逐漸接近真理的探尋?

很喜歡的繪本,兔子國跟鴨子國連年征戰,直到上了戰場,才發現,或許他們信仰的,是同一位神。

WXYS整合式評估治療講座與光銀式徒手治療工作坊 Level 1

張光銀治療長,20年的技術傳承,整合不同學派的處理手法,自己整理出一套易學易用的評估治療手法,即是"光銀式徒手治療"。小編去過不同的徒手治療課程,發現最大的問題在於大班制教學無法真正學到東西。老師摸的位置,用的力道,如果沒有小班教學,真的很難實際學到東西。因此,這次特別做到小班制,師生比1:4,確定每個人都會有助教手把手教學的部分,而不只是帶開自己練習。

7/6 翔暘與武士團隊,假任意門場地租借空間,舉辦WXYS整合式評估治療講座。首先先請光銀治療長講解腰薦椎構造與骨病學上14種失能;再由劉炳塘院長講解骨病學對於治療師、教練與疼痛醫師的重要性。下半場由李維軒醫師講解骨病學失能常見筋膜影響,並由陳孟泰醫師講解筋膜動力鍊的注射治療。最後則是由李盛仝教練分享,這一年來與翔暘團隊合作與六大訓練動作的教學。

7/7 (日)則拉回翔暘診所與武士訓練中心,透過小班制教學與1:4的師生比,確實的認識14種腰薦椎骨病學失能的評估與治療手法。光銀老師特別強調處理順序,依照老師的方式,可以很有系統與邏輯的處理一個患者。

7/7(日) 下午最後一堂,由李盛仝教練示範六大訓練動作,盛仝教練也當場展示如果學員有哪些動作做不到,可以怎麼處理,就比較能夠讓訓練繼續進行。特別是一個往下蹲與呼吸調整的技法,當場調整學員的呼吸。真的非常精彩。

整合"增生治療"、"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一直是翔暘復健專科診所的核心價值與初衷。很高興在這次的特別講座能夠分享這一年來合作的心得。

坐骨神經和小坐骨神經

相信大家對於坐骨神經都至少有聽過,但是什麼樣的痛才是坐骨神經痛呢?

「Sciatica」的圖片搜尋結果

坐骨神經最常見的,就是從屁股一路痛到腳底。如果從屁股痛,只有痛到大腿後側,沒有痛到膝蓋以下,那可能就不是坐骨神經痛,而是另一條"小坐骨神經"在作怪。

小坐骨神經,正確名稱是"後股皮神經"(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因為常常被誤認為坐骨神經痛,所以別名叫小坐骨神經。區分方式就如同上述,小坐骨神經的症狀不會到腳底。

坐骨神經壓迫的位置常見有:
1.椎間盤突出
2.脊椎滑脫
3.梨狀肌
(上面這三個是很常見被發現壓迫的位置,但是還有比較少人會看到的下面位置壓迫)
4.深部髖旋轉肌
5.腿後肌群 (尤其是股二頭肌)

下圖可以看到整條坐骨神經的位置,其實都有機會是壓迫點。

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準確看到神經在哪個位置壓迫。同時也可以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直接把神經壓迫點的上下左右解開,讓神經有時間慢慢修復。這種注射稱作"神經解套注射"

除了打針做神經解套以外,同時搭配徒手治療效果更好。

例如神經解套配合神經鬆動術,讓藥水分布更廣,解套範圍加大。

或是藉由手法調整骨盆的失能,藉此降低髖旋轉肌、梨狀肌、股二頭肌的肌肉失衡,並且降低骨盆韌帶的張力。這些骨盆的失能,往往是坐骨神經壓迫的源頭。

坐骨神經痛,除了在腰椎裡面被壓到的狀況,從屁股以下,都可以用超音波診斷與治療。搭配徒手治療,效果更是如虎添翼。但是要確認是否是腰椎以下或是腰椎以上,甚或兩者都有,有賴於臨床醫師與治療師的判斷。

Martinoli Ultrasound Course

5/26 -29 劉炳塘醫師與李維軒醫師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參與Carlo Martinoli教授的超音波診斷工作坊。Martinoli 教授為超過20年經驗的好手,這次台灣總共有五位醫師參與這次國際盛事,其中包含來自台大醫院與台北榮總的醫師們,期待翔暘復健專科診所能夠在超音波診斷上,跟上世界的腳步。

台灣增生醫學會花蓮慈濟大體模擬手術

劉院長與李維軒醫師這次一起參加台灣增生醫學會TAPRM在花蓮慈濟辦的大體模擬手術。感謝香港與台灣的Faculty這兩天的傾囊相授,也感謝這次來參加的外國好友們,當然最需要感謝的還是無私奉獻的無語良師。一些比較困難的部位,也在這次的模擬中慢慢熟悉。注射先求不傷身體,再求療效。精準注射的技術永遠都在進步,永遠都有更好更精準的方法。希望這次模擬手術後,能帶給大家更多更好的治療。

USMSIT2019

感謝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與台大北護分院張凱閔醫師邀請,劉院長再次擔任超音波工作坊的小組講師。USMSIT已經舉辦第四屆,這次來的國家也超過十個國家的參與者,每次參加都覺得台灣的超音波診斷基礎實力一直在往上提升。當越來越能準確地用超音波做正確的診斷,也代表增生與再生醫學的有效率會更加提升。期待台灣成為準確增生醫學與再生醫學精準注射的醫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