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常會遇到患者強調自己已經試過很多方法,該做的治療都有做,但效果不是很好的問題。 也常常遇到患者抱怨每個醫師、治療師講的東西都不一樣,不知道相信誰。 但其實人體非常複雜,可能用一種評估方式只能評估到事情的一個面相,當然看到的東西就不同。
徒手治療、運動治療、增生治療各有擅場,也常常看到不同學派的爭鬥。但其實這些治療彼此都互相有影響,例如透過徒手治療把骨盆、脊椎的位置調整到比較好的位置,運動訓練時肌肉會比較容易發力。透過增生治療把韌帶強化,徒手治療調整好的骨盆與脊椎比較不容易跑掉。透過運動治療讓肌肉發力,增生治療後的肌鍵與韌帶會長得更好。
2005年Carlsson的小白鼠實驗確立了即使打了PRP,運動還是非常重要的。他將阿基里斯腱受傷的小白鼠打PRP,一組需要跑步去吃東西,一組不用跑步就能吃到東西。


結果有活動的小白鼠,阿基里斯腱的力量,粗細與承受壓力的程度都優於沒有活動的小白鼠。因此,純粹利用增生治療或是PRP治療卻忽略了運動治療,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模式。

傳統做徒手治療後,定期找治療師確認是否又跑回去,等待韌帶自然恢復彈性與力量。對於比較容易跑掉的患者,可能這樣比較不夠,這時可以考慮第二條路。 透過徒手治療將脊骨正位,並且在已經在正位的前提下接受增生治療去強化韌帶,深化徒手治療的效果。並且在兩周的增生期中,透過運動訓練啟動核心。如果是施打PRP的患者,中間的增生與訓練期可以拉長到一個月。

根據不同骨盆的錯位,會影響到的韌帶也不盡相同。 翔暘復健專科診所的醫師與治療師都同樣師承前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 張光銀老師的指導,並且有多位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學習骨病學的評估與技術。因此在醫師與治療師的互相溝通上,不會有太多的障礙,也因此在良性合作下,可以針對每個不同的個案做增生治療的客製化。
United, we stand. 結合不同專業的專長,將每個人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才有辦法面對更多更難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