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坐骨神經都至少有聽過,但是什麼樣的痛才是坐骨神經痛呢?

坐骨神經最常見的,就是從屁股一路痛到腳底。如果從屁股痛,只有痛到大腿後側,沒有痛到膝蓋以下,那可能就不是坐骨神經痛,而是另一條"小坐骨神經"在作怪。

小坐骨神經,正確名稱是"後股皮神經"(Posterior femoral cutaneous nerve),因為常常被誤認為坐骨神經痛,所以別名叫小坐骨神經。區分方式就如同上述,小坐骨神經的症狀不會到腳底。
坐骨神經壓迫的位置常見有:
1.椎間盤突出
2.脊椎滑脫
3.梨狀肌
(上面這三個是很常見被發現壓迫的位置,但是還有比較少人會看到的下面位置壓迫)
4.深部髖旋轉肌
5.腿後肌群 (尤其是股二頭肌)
下圖可以看到整條坐骨神經的位置,其實都有機會是壓迫點。

透過超音波檢查,可以準確看到神經在哪個位置壓迫。同時也可以透過超音波導引注射,直接把神經壓迫點的上下左右解開,讓神經有時間慢慢修復。這種注射稱作"神經解套注射"
除了打針做神經解套以外,同時搭配徒手治療效果更好。
例如神經解套配合神經鬆動術,讓藥水分布更廣,解套範圍加大。

或是藉由手法調整骨盆的失能,藉此降低髖旋轉肌、梨狀肌、股二頭肌的肌肉失衡,並且降低骨盆韌帶的張力。這些骨盆的失能,往往是坐骨神經壓迫的源頭。

坐骨神經痛,除了在腰椎裡面被壓到的狀況,從屁股以下,都可以用超音波診斷與治療。搭配徒手治療,效果更是如虎添翼。但是要確認是否是腰椎以下或是腰椎以上,甚或兩者都有,有賴於臨床醫師與治療師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