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增生療法(NPT)

ResizedImage600400-neuroprolotherapy-liftogt-5476.jpg

八月25-27,增生醫學會邀請神經增生療法大師 Dr. John Lyftogt與太太Maria來台分享他這幾年持續做神經增生療法的心得。這次舉辦在台北內湖妮傲絲翠大樓,參與的台灣學員約20-30位。John分享的內容結合了最新的關於慢性疼痛神經元的研究報告和臨床上的治療方式,對於一些慢性疼痛有了更深的理解,並且提出有別於一般體液免疫(漿細胞)、細胞免疫(白血球和殺手細胞)的發炎,認為還有一種"神經發炎",主要的成因是因為能量供給不足的問題,傳統的發炎指數在神經發炎的狀態下不會增加,但是CGRP和P物質會。他也提出這跟中醫的"陰陽","實症"、"虛症"的概念越來越接近。 神經發炎,類似中醫的" 虛症",在傳統的西方醫學裡面是屬於比較難以治療的疾病。例如: 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酒糟鼻、三叉神經痛、纖維肌痛症….等等。不過越來越多的研究往這些方向在走,而且神經增生治療對於這些"虛症"的治療其實很有效,也很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等於是為傳統西方醫學和東方醫學打開了一扇互相交流的窗戶。

再講神經增生治療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大多數慢性疼痛的問題來自於那些地方。

慢性疼痛-1

上面就是幾個常見慢性疼痛的原因,撇除掉一些腫瘤、外傷、感染的問題(這些是"實症"),大多數慢性疼痛來自於這幾個地方。討厭的是,這些東西都會互相影響。例如長期的脊柱骨盆錯位,導致骨盆韌帶和腸腰韌帶鬆脫,骨盆錯位導致臀肌無法發力,臀肌和腰薦韌帶又是淺背線和功能線的要角,筋膜會因為錯誤的肌肉代償沾黏在不同的方向,錯誤的肌肉代償(例如本來的穩定肌沒動作,改用動作肌當作穩定肌)會造成神經纏套,周邊神經的神經纏套久了,造成中樞神經敏感化(本來沒那麼痛,被放大變得Hen痛)。

徒手治療 (1)

在徒手治療的領域裡面,在脊柱骨盆錯位和筋膜沾黏,其實不同流派有不同的想法。傳統的骨病學強調"以骨調筋“,透過快扳手法和肌肉能量技術,把脊柱骨盆錯位改善,進而去改善筋膜沾黏的問題。現在有些筋膜流派強調"以筋帶骨“,認為我去處理筋膜沾黏的問題,把整體筋膜帶到比較好的位置,脊柱和骨盆的錯位就會改善。小編沒有認為那個概念比較好,或哪個比較不好。畢竟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不一樣。不管哪個方法,最後一定會遇到需要改善動作控制不足的問題,這時候紅繩訓練神經動能療法動態神經穩定技術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 跟翔暘合作的武士健身房是CrossCore的懸吊系統,小編有嘗試了一下,覺得滿有效但因為沒上過理論課,無法跟大家分享他們的原理。不過不管哪個療法,在做了骨盆、脊椎、筋膜的調整後,都需要打破原本錯誤的代償模式,透過持續且安全的訓練,重建從大腦、脊椎、周邊神經、肌肉的正確傳導路徑,才有可能從根本改善問題。

注射治療

在注射治療裡面,我們透過增生治療去改善韌帶鬆脫的問題。韌帶是連接骨頭到骨頭,有些韌帶也負責把肌鍵固定在比較容易發力的位置。韌帶緊緻之後,肌肉發力自然會比較容易,訓練肌肉動作控制也會比較簡單。乾針治療目前是用中醫的針灸針,看深度可以決定你要治療的是肌肉的激痛點或是筋膜沾黏的問題,有些人透過把乾針放在身上過度活化的地方去做動作訓練,直接用乾針抑制錯誤代償的肌肉。對於一些筋膜長期的問題或是疤痕組織,手法治療推不太動的位置,可能因為筋膜長期缺水,透過筋膜解套撐開這些筋膜,再透過手法治療讓筋膜歸位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式。神經解套治療可以很迅速地去改善單一神經被夾擠腫脹的問題。神經被夾到之後會腫脹,腫脹起來又會更容易被夾到,這時候神經解套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透過超音波導引,準確地打到神經旁邊,讓神經包圍在葡萄糖水裡面,一方面給神經一個修復空間,一方面補充神經的能量需求。不過在處理完神經纏套之後,我們更關心的是:"神經為什麼會被夾到?" 這時候就必須透過骨病學、筋膜、動作控制等等的評估來觀察什麼才是造成纏套的原因。

PIT.jpg

接下來終於要講到重點啦!!!! 這次John來台灣上的舊稱神經增生治療(NeuroProloTherapy), 現稱Perineural injection therapy (PIT),其實小編不知道為什麼要改名字,不過我想應該是要強調這個治療不是只有治療神經而已。 這個治療主要的目標對象是: C fiber。

PIT 2018 day2.jpg

C fiber是負責"痛、溫度、輕觸覺、壓覺"的一群無髓鞘神經。一個成年人全身的C fiber加起來有65公里長,從高雄市到台南市才49公里,還可以繞回來去岡山吃羊肉爐。這些很細的C fiber有這麼多,導致他們變成一個非常需要能量的大吃貨。

PIT 2018 day2 (1)

你一定有這個經驗,在生大病或是很久沒吃東西,身體的痠痛被放大。這是因為能量供給不足,導致神經無法維持,細胞內液跑到神經外(Leaky nerve)。

PIT 2018 day2 (2)

這就是所謂的"神經發炎",但其實他就是一個"能量供給"不足的問題。不過有個問題來了,在長期疼痛的患者,因為這些慢性的能量供給不足問題,影響到血管和淋巴,導致這邊循環不良。即使靠吃東西,也沒辦法改善。有部分患者給予循利寧刺激循環,可以解除部分的疼痛,應該是透過循環改善去改善能量供給的問題。

神經增生治療,透過很細很細的針(30號),跟胰島素空針一樣細,然後利用5CC針筒,這樣推出去的水柱壓力,可以大到穿過筋膜和神經中間的空隙,把葡萄糖推到神經旁邊。小編在這次工作坊有幸獲得John的治療,也很榮幸獲得幫John治療的機會。我想這種打法,應該也是部分解除了某些位置的筋膜沾黏。 “純"葡萄糖,不加麻藥,其實有立即性的止痛效果(透過glucose穩定C fiber, 減少TRPV1活性),約持續1-2天,但是之後神經修復的效果可以持續約3周左右。這個治療總共需要打的次數約6次,不過跟韌帶增生治療比較不同的是,可以連續打3天,一天一次。這樣比較適合住遠的患者,總共兩個療程就結束。

比較不同的是,C fiber的神經走向和支配,遠比我們之前學的神經還要更廣更遠,而且不是打神經主幹就好,要治療到幾乎所有的C fiber 分支,所以需要的針數非常多。這次John有特別提到因為要打非常多針,所以進針的技巧要更純熟,可以減少進針疼痛。小編兩天內被治療40-60個點,只有其中幾針比較刺痛,其他幾乎都沒感覺,連針進皮膚都不知道。

 

Anyway, 配合神經解套和神經增生治療,應該可以讓"周邊神經"的問題得到最大幅度的改善。而John這次提出的"神經發炎"的概念,近似於中醫的"虛症",又讓增生治療往更多難以治癒的疾患再次邁進。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